超算互联网
好的AI评分:4 ★☆
直接访问 >>>
国内平台 免费试用 无需注册 有API 支持中文 可网页操作

超算互联网平台是由国家部委支持和指导的综合性平台,旨在整合全国的超算资源,通过互联网思维运营超算中心,连接算力供给、应用开发、运营服务和用户等各方资源,构建一体化的超算算力网络和服务平台。该平台于2024年4月11日正式上线,目前已吸引超过200家专业服务商入驻,上架了6000多款涵盖基础算力资源、应用软件、数据、模型等多类型商品。
平台的核心功能包括算力接入与管理、资源调度、模型开发与部署、数据服务以及社区服务等。它支持从数据准备到模型部署的全流程AI开发,提供强大的算力支持和丰富的开源大模型资源,助力AI开发者快速构建和部署应用。此外,超算互联网平台还提供免费的算力服务和模型体验,例如近期上线的DeepSeek系列模型,用户无需复杂部署即可体验其功能。

超算互联网 主要功能

超算互联网的主要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
1. 资源共享
算力共享:通过网格、云、容器等技术,实现跨区域、跨架构、跨层级的算力资源高效调度与共享。
数据与模型共享:提供数据存储管理、数据交易、数据共享等服务,支持不同行业领域的数据存储需求。
2. 创新驱动
降低使用门槛:大幅降低超算使用门槛,支持模拟仿真、大数据分析、AI等应用,让更多用户便捷使用。
支持丰富应用场景:为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创新提供支持,推动AI在药物研发、基因研究、新材料研发等领域的应用。
3. 跨界融合
行业赋能:通过领域应用平台,为工业、材料、生物、能源等行业提供高效的技术支持,推动行业转型升级。
多云部署:支持公共算力和私有算力的混合云部署,以及多云部署模式,满足不同用户需求。
4. 泛在化与去中心化
算力无处不在:实现跨区域、跨运营主体的一体化算力调度,用户可随需使用超算。
去中心化架构:支持多体系架构、多算力中心、多服务平台的互联互通与竞合发展。
5. 服务化
XaaS服务:提供硬件、软件、数据、模型的XaaS化服务,提升超算基础设施的综合服务能力。
应用服务平台:构建“类电商”应用服务平台,提供应用集成、封装、发布、部署与交易的全流程服务。
6. 平台功能
算力接入与管理:支持跨域异构资源接入,提供多种资源接入方式,实现资源的感知、监控、注册和度量。
应用服务:支持应用的标准化封装、发布和管理,提供应用分类、快速检索等功能。
模型服务:支持模型训练、推理、调优和发布,提供容器运行环境和安全策略。
数据服务:提供数据管理、交易、共享服务,支持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。
社区服务:支持需求发布、项目协作、业务交流、培训、课程、专业赛事等服务。
7. 人工智能服务
一站式开发平台:从数据准备到模型部署,提供全方位的AI开发能力支持。
算力推荐与调度:提供强大的算力支持,优化AI模型的训练和推理。
内容生态:汇聚开源大模型、数据集、应用空间等资源,提供丰富的AI资产。
超算互联网通过这些功能,旨在构建一个开放共享的平台,连接算力产业上下游资源,实现超算和智算的统筹与调度,推动高性能计算的广泛应用。

超算互联网 如何使用

超算互联网的使用方式主要围绕资源申请、算力调度、作业提交以及应用开发等环节展开。以下是详细的使用步骤和方法:
1. 账号申请
线上申请:用户可以通过超算互联网平台的在线申请系统填写基本信息,包括姓名、单位、资源需求、应用领域等,并提交申请。
线下申请:用户也可以通过邮件或电话联系超算中心,提交用户信息,包括姓名、单位、资源需求、应用领域、电话、Email地址等。
2. 获取账号
超算中心会根据用户提交的信息进行审查,并在三个工作日内完成账号创建。
审查通过后,账号及相关信息会通过Email发送给用户,并附带《用户手册》。
3. 资源管理与调度
资源池化:超算互联网通过队列、虚拟机、容器等技术实现计算资源的池化,用户无需关注底层物理资源的分配过程。
资源调度:平台支持通过Slurm、LSF、PBS等作业调度系统实现CPU核心级、GPU卡级的资源调度。
4. 作业提交
图形提交:用户可以通过平台的图形界面提交作业,选择计算资源并设置提交参数,如计算节点和核心数。
命令行提交:用户也可以通过命令行界面提交作业,使用Linux命令和Slurm作业调度系统进行作业管理。
5. 应用开发与使用
应用服务平台:用户可以通过超算互联网的应用服务平台使用PaaS、SaaS、MaaS等服务,或通过应用场景APP获取算力服务。
模型与数据管理:平台提供模型训练、推理、调优和发布服务,支持容器运行环境和安全策略。
6. 使用模式
公有云服务: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访问超算中心提供的公有云服务。
私有云服务:企业或研究机构可以自建私有云服务,以满足自身科研和生产需求。
按需租赁: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租赁不同的计算资源。
7. 费用与计费
平台支持按使用量计费,用户只需为实际使用的计算、存储、网络、软件、数据等资源付费。
通过上述步骤和方式,用户可以高效地使用超算互联网平台,满足不同场景下的高性能计算需求。

超算互联网 应用场景

超算互联网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,涵盖了多个行业和领域,以下是其主要应用场景:
1. 人工智能
基础大模型训练与推理:支持大规模的AI模型训练和推理任务,如自然语言处理(NLP)、计算机视觉(CV)、生成式人工智能(AIGC)等。
行业大模型应用:在药物研发、基因研究、生物育种、新材料研发等领域,AI方法的应用需要强大的算力支持。
2. 科学计算
气候与气象:支持全球气候模型、海洋模式、空气质量预报等,帮助科学家更准确地预测气候变化。
生命科学:包括药物设计、蛋白质结构预测、脑模拟等,加速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。
基础科学:如高能物理、计算化学、计算材料学等,支持复杂的科学计算任务。
3. 工程计算
航空航天:支持飞机设计、载人航天工程等,通过高性能计算优化工程设计。
工业制造:在产品设计、工艺优化、智能化运维等方面,提供强大的计算支持。
4. 数据密集型计算
大数据分析:处理和分析海量数据,支持社会计算、市场分析等。
多媒体渲染:支持建筑、影视、游戏、动漫等领域的高清内容制作,提高渲染效率。
5. 智慧城市
城市安防:支持大规模视频监控和智能分析,提升城市安全。
智慧交通:通过实时数据交互和智能决策,优化交通管理。
6. 能源与资源
油气勘探:处理TB级甚至PB级的地震数据,提升勘探效率。
新能源开发:支持新能源材料研发和能源系统优化。
7. 数字孪生与元宇宙
数字孪生:支持工业、城市、医疗等领域的数字孪生应用,实现物理与虚拟世界的互动。
元宇宙:支持虚拟场景的重建、生成和渲染,满足沉浸式体验的需求。
8. 社会与公共服务
社会计算:通过实时感知和数据分析,为社会治理提供决策支持。
公共服务:如医疗、教育等领域,支持智能诊断、个性化学习等应用。
超算互联网通过整合全国的超算资源,提供强大的算力支持和高效的服务模式,推动各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创新发展。

超算互联网 适用人群

超算互联网的目标人群非常广泛,涵盖了从科研机构到企业、从高校到普通用户的多个群体。以下是其主要目标人群:
1. 科研机构与高校
科研人员:需要高性能计算支持的科学研究人员和实验室,特别是在高能物理、气候科学、生命科学、材料科学等领域。
高校与教育机构:需要高性能计算资源支持教学和科研的高校和教育机构。
2. 企业用户
大型企业:在航空航天、汽车制造、能源开发等领域,需要高性能计算支持复杂工程设计和数据分析的企业。
中小企业:希望通过高性能计算提升竞争力的企业,特别是在人工智能、大数据分析、多媒体渲染等领域。
3. 行业应用开发者
软件开发者:通过超算互联网灵活、便捷地开设应用商店,为更多用户提供软件产品服务,线上直接获取用户反馈,促进自身产品快速迭代。
AI与大数据开发者:需要高性能计算支持AI模型训练、推理、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的开发者。
4. 普通用户
个人用户:对高性能计算有需求的个人用户,例如进行多媒体渲染、虚拟现实(VR)/增强现实(AR)内容创作等。
数字内容创作者:如影视制作、游戏开发、动漫设计等领域,需要高性能计算支持复杂渲染任务的个人和团队。
5. 超算中心与服务提供商
超算中心:通过超算互联网实现互连与资源共享,触达更多用户,提高资源利用率。
服务提供商:包括软件服务商、技术服务商、培训服务商等,通过超算互联网提供多样化的服务。
超算互联网通过构建一个开放共享的平台,连接算力供给、软件开发、数据交易、模型服务、行业应用等产业链相关各方,旨在降低超算使用门槛,推动高性能计算的广泛应用。